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1 | 母体甲状腺激素在孕期双酚A暴露对儿童神经发育影响的中介效应研究 | 张红菱 |
2 | THs介导的母体BPA与儿童神经发育的关系研究 | 陈红梅 |
3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半年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黎湘艳 |
4 | 居家安宁疗护患者死亡质量提升路径的研究 | 李强 |
5 | 基于知识图谱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导路径研究 | 李强 |
6 | 叙事护理赋能班主任管理研究模式 | 周霞 |
7 | 打造“1+5”虚拟社区构建朋辈教育班级管理模式 | 王瑞 |
8 | 武汉市产前抑郁者家庭关怀干预研究 | 陈红梅 |
9 | 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实习护士心理压力自助管理模式的构建 | 黎湘艳 |
10 | 独居老人护理AI助手的研发及应用 | 童玲 |
11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 占定华 |
12 | 中老年人多重慢病干预策略研究:健康管理与提升路径构建 | 王玉芳 |
13 | 胎盘mtDNA甲基化在孕期砷暴露致胎儿发育不良的介导作用研究 | 张红菱 |
14 | 基于健康管理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黎湘艳 |
15 | 基于家庭支持视角的产前抑郁者关怀模式的构建 | 陈红梅 |
16 | 民办高校考研指导策略研究 | 李强 |
17 | 源流·嬗递·蹊径:“五育并举”语境下新时代民办高校育人范式研究 | 孙华远 |
18 | 落实立德树人 构建班级成长共同体——“认同”视域下班级管理方法探究 | 曾丹 |
19 | 情感链接新形态:探索chatGPT时代下师生关系的新模式 | 程林 |
20 | 湖北省血吸虫病风险监测模型研究 | 张晶晶 |
21 | 结直肠癌行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评价及干预研究 | 徐月君 |
22 | 烧伤儿童结对帮扶 | 蒋国华 |
23 | 烧伤患儿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研与心理干预 | 蒋国华 |
24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护理师资培训 | 陈红梅 |
25 | 基于“产科虚拟仿真技术”的助产学专业师资培训 | 童玲 |
26 |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 | 赵新霞 |
27 | 湖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模式及服务方式研究 | 赵新霞 |
28 | 抗溶保胎合剂防治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研究 | 赵新霞 |
29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重构示范研究 | 范德兰 |
30 | 黄褐液外用治疗感染性伤口的临床与抑菌实验研究 | 范德兰 |
31 | 慢性乙肝病人生活方式与心理压力源的调查 | 范德兰 |
32 | 不同群体患者对最佳护理服务的意向调查 | 范德兰 |
33 | 对城镇社区老年常见疾病护理服务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 范德兰 |
34 | 产房助产人员职业危害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 | 童玲 |
35 | 基于大数据的卵巢早衰预测模型与方法研究 | 童玲 |
36 |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湖北省医疗机构助产人员核心能力现状及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 张志霞 |
37 | 湖北省农村医疗机构孕产妇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张志霞 |
38 | 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 | 毛晓莉 |
39 | 基础护理学实践课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 卢人玉 |
40 | 海洛因戒毒者家庭情感需求与家庭功能重建研究 | 童玲 |
41 |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咸宁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 | 张志霞 |
42 | 民办本科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现状分析及整体水平提升对策 | 张志霞 |
43 | 不同场所注射吸毒者艾滋病危险行为综合干预活动 | 童玲 |
44 | 继续护理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付云霞 |
45 | 中医医院护理信息管理系统 | 付云霞 |
46 | 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化管理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 付云霞 |
47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方式及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 | 付云霞 |
48 | 对城镇社区老年常见疾病护理服务模式的调查研究 | 付云霞 |
49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 | 李强 |
50 | 不同场所注射吸毒者艾滋病危险行为干预活动 | 童玲 |
51 |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护生健康教育能力 | 张志霞 |